毁掉无数孩子的“初二现象”,有多可怕?家长一定要惕和重视
初二家长凌晨三点还在刷手机查教育攻略的痛谁懂?
孩子突然锁门、摔书包、问啥都回“烦不烦”,这哪是养娃简直是拆盲盒。
14岁娃正在经历生理心理双重暴击,校服蹭到发育的胸会疼到哭,物理课听天书还得装酷,爹妈越唠叨他们越觉得“你们就是不懂我”。
成绩绑架最伤娃。
普高录取率不到60%?
家长急得天天念“必须考进前二十”,娃物理听不懂只能躲被窝哭。
杭州那个写周记的女生说得扎心:“宁跟网友唠嗑也不理我妈,她开口就是教科书。”查手机翻日记更绝,有男孩被摔手机后直接离家出走:“当犯人不如睡天桥。”
递杯热牛奶比讲道理管用。
朋友家闺女初二时天天吵,后来每天饭桌上让娃说三分钟不插嘴,一个月后孩子自己坦白:“物理跟不上怕你骂才摔门。”采荷中学老师说的在理——给娃点自主权反而更珍惜,比如让他决定周末先写作业还是先打一小时游戏。
进步1分也值得放烟花。
别说“隔壁小明又考第一”,换成“最后那道大题比上次多写两步,思路打开了嘿”,娃眼睛能亮起来。
深圳有个家长试了三个月,娃从班级垫底蹿到中游,秘诀就一句:“别总问今天错几题,改问今天搞懂哪个知识点。”
青春期叛逆其实是求救信号。
那个威胁跳楼的男孩,当妈的不再砸门改塞热牛奶,半年后主动说“妈你变温柔了”——哪是娘温柔了,是她终于蹲下来看见少年的荆棘路。
青春期不是叛逆期是成长期,就像蝌蚪变青蛙得先拆掉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