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纠纷】一文讲完关于住院患者“授权委托书”的问题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一下
随着这些年我国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患者自身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医疗纠纷案件高发,这就提醒我们,作为医务人员,在日常的诊疗活动中,尊重患者的各项权益要落到实处,特别是在医方和患方交代医疗风险并签署各种医疗文件时,医务人员应该审慎而为,签字不是一个形式,它是合理规避风险的一种手段,同时也能使医疗行为更加透明化,医务人员应保障患者的就医选择和同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这期内容我们来探讨一下在患者就医过程中,医疗机构在患者签署“授权委托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01
什么是授权委托
首先介绍一下授权委托这个行为:
授权委托是一个常见的民事法律行为,现行的《民法典》中规定: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既然属于民事法律行为,那授权委托也同样适用于患者对其住院期间的权利授权委托。
02
签署授权委托的意义
1、保护患者隐私权
患者在就医治疗过程中所涉及的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疾病诊断这些内容往往会与患者的隐私相关,即时是近亲属,也不意味着可以在不经患者同意的情况下获知患者不想告知的疾病情况,。如果在未经患者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将比较私密的病情告知他人,即时是近亲属,也涉及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违法行为。
2、能够快速准确履行告知
在患者住院期间,由于患者的家属来访非常频繁,有时家属数量众多,身份复杂,医务人员很难识别出谁才是应当向其告知患者的病情的合适家属。因此,在患者签署了授权委托书后,明确规定了除患者本人以外,哪位特定的家属享有知情同意的权利,这样可以快速准确地向该家属履行告知义务以及商讨诊疗方案等。
3、授权家属帮助患者选择诊疗方案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的家属做出一些重要的判断和选择,例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等。然而,患者的家属之间可能存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患者签署了授权委托书后,可以便于将意见集中起来,最终由患者本人和患者授权的代表共同对治疗方法做出合理选择。这样可以确保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得到充分考虑,并且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贴心和精确的治疗方案。
03
授权委托注意事项
1、在授权委托书中委托人和受托人都必须本人亲自签署,不得允许代签。
案例:以前曾发生过一起涉及侵犯知情同意权的医疗纠纷案件。在该案中,授权委托书的委托人和受托人是同一家庭的近亲属,导致一审法院认定该授权无效。由此引发的问题是,由近亲属代签署的手术知情同意书也存在效力缺失。一审法院判决医院未充分告知患者相关医疗风险即进行手术,并认定医院在履行告知义务方面存在轻微过失,最终判决医疗机构承担6万元赔偿责任。
2、委托人在签署了授权委托书后,医疗过程中的医疗文件应由受托人签署。如果除受托人之外的其他近亲属签署了医疗文件,那么其中也可能存在告知不充分的问题。
案例:某患者在住院期间委托其儿子作为被委托人行使各项权利,由于儿子工作繁忙,所以手术同意书由患者的爱人代为签字。然而,医疗机构没有要求患者补充委托手续。在医疗纠纷发生后,法院认定医疗机构在告知方面不到位,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因此医疗机构不得不承担赔偿责任。
3、在签署授权委托书时,医务人员应尽力核实受托人的身份,以避免受托人身份不真实导致医疗机构无法证明其已履行告知义务的情况。
案例:某患者因外伤到某医院急诊接受治疗,在签署授权委托书时,陪同的家属作为患者的近亲属在受托人栏中签字,并写明与患者关系为兄弟。但在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时,由于患者右手受伤无法签字,所以只有受托人签字。后来,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功能受限,因此提起诉讼,并在诉讼中反复强调医疗同意书上签字的人与他素不相识,只是作为陌生路人陪同前来就诊。法院发现患者姓张,而受托人姓王,明显不具备兄弟关系。因此,法院认定医疗机构在履行告知义务时忽略了受托人身份,同时也未见患者本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由此,法院认定医疗机构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所以其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4、当患者在签署授权委托书时,如果受托人为两人的情况下,建议医疗机构在文书中注明,任何一人的签字都能够代表患者本人的意思表示。
案例:某患者在住院期间委托了他的配偶和女儿作为受托人,代为行使他的知情同意权。在签署手术同意书时,患者的配偶进行了签字,但女儿并未在场。术后,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选择起诉医疗机构。虽然患者术后遇到的问题是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但由于患者的女儿强调了父母年纪大,不能正确判断医疗风险,因此才委托她代替行使知情同意权。而医疗机构未能向她充分告知医疗风险,导致患方未能充分了解手术风险,因此医疗机构应承担责任。最终结果是因为医院告知不充分而导致其承担相应的责任。
5、即使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签署了授权委托书,也应该在签署相关医疗文件时请患者本人进行签字,同时请受托人签字。
案例:在患者签署了授权委托书后,并不意味着患者自身放弃了自己的权利。治疗过程中的知情选择权应该由患者和其受托人共同决定。当患者与受托人的意见不一致时,应尝试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那么应尊重患者本人的意见。但是,患者应该明确知道,当受托人超出了授权范围时,代理行为是无效的。
6、以下情况的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时无需签署《授权委托书》:
(1)未满十八周岁的患者;
(2)意识不清的患者;
(3)精神病患者;
对于以上患者,在治疗期间,相关治疗情况应该向他们的监护人进行告知,并由监护人履行签字手续。
7、建议医疗机构提供的授权委托书模板要尽量明确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
目前,各家医疗机构都有提供授权委托书的格式模板,但有些医疗机构的授权委托书内容过于简单,导致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不明确,容易引发争议。因此,建议医疗机构在提供授权委托书时应该尽量明确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以避免后续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