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级好习惯养成攻略,老师家长这样配合最高效
小学低年级主要是指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这也是孩子们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良机若被耽误,小学高段或者初中再来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是不可能,但成本大,见效慢,而且因不良习惯造成的成长损失也很难补救。那么针对低年级孩子,老师和父母需要怎么做才好呢?
班主任篇
●课堂习惯养成
课堂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一旦失守,全班沦陷。因此,班主任老师除了针对低年级孩子制定必要的课堂纪律外,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这有助于孩子们进入高年级时稳步上升。
由于孩子心智低幼,不善于从长句子中抓住关键信息,我建议用简单的三字口令来对孩子们的习惯做要求,如下:
1.预备铃响。进教室,回座位,闭小嘴,拿书本。
2.正式上课前。呼起立,互问好,齐坐下,静心听。
3.正式上课中。要发言,举小手,大声讲,认真听,答得好,齐鼓掌。
4.老师提问。师提问,必作答,我懂了,我不懂,声洪亮,说清楚。
5.做课堂作业时。拿出笔,亲动手,快快做,不下位,不吵闹。
6.课堂素养。受责罚,甘心受,旁观者,不起哄。紧闭嘴,不扰人。给掌声,鼓励人。
除了口令,老师也可以用一些肢体语言,比如学生窃窃私语时,老师可以轻嘘一声,然后用食指按住嘴巴,示意孩子安静。如果孩子正在讨论,或者正在朗读,需要停止,老师不妨做一个暂停手势,直到孩子彻底安静下来,才把这个手势撤下。
总之,一定要做个不吼不叫的老师,温和而坚定地推动孩子去执行,然后耐心地等待孩子成长。
●课间习惯养成
1.下课第一件事一定要提醒孩子去上厕所。
2.不跳楼梯,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栏杆,不滑扶手,不做有危险的活动。
3.课间如果要开展游戏活动一定要到学校操场,不可以在走廊拥挤,楼梯口拥堵。
4.可以喝水,喝牛奶,吃蛋糕,但不可以吃辣条,喝可乐,也不可吃带重色素的零食。
●集会活动习惯养成
1.排好队,静悄悄鱼贯而出,不出列,不叽喳,不推搡,不插队。
2.到指定地点坐好或者站好。坐姿端正,不驼背,不翘二郎腿,双手轻松搭在腿上。站姿挺拔,两脚与肩同宽,抬头挺胸,两眼平视前方。
3.集会时闭紧小嘴,认真听讲,不说话,不张望,不引人注意。
4.穿戴整齐,符合学生身份。
孩子们一旦出了教室,就好比脱缰的野马,活泼欢脱的个性暴露无遗。很多老师面对这种乱糟糟的状态特别容易发火,进而嘶声力竭地吼叫。其实老师越吼,孩子们越不听招呼。
我建议老师们在带孩子出教室门时就要与孩子约法三章。比如提前告知他们,如果列队参加集会活动随意出列吵闹就要取消他的活动资格。还可以与孩子们商量使用一些手势提醒他们安静守纪。
●学习习惯养成
很多孩子到了小学高段,或者是初中,成绩哧溜一声就下降了。是他们脑子笨吗?不是!是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吗?也不是!是他们懒惰吗?更不是!
主要原因还是他们的学习习惯太差所致,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那么在小学低年级需要帮助孩子养成那些优良的学习习惯呢?
1.要学会用笔在书上做不同的标记,如:重点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难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并在旁边写上“?”等,以便在老师讲课时多留心。
2.课前做好准备,自觉检查课本、课堂笔记本、课堂练习本、必需的文具是否都准备齐全。
3.课堂上精力集中,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听不懂老师的讲解时,要适时举手发问。
4.要注意做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不照抄老师的板书,重点记录自己弄不懂的问题,老师是如何讲解的,同学的好观点、好方法等,便于自己以后复习使用。
5.要注意积累资料,对自己的作业本、试卷、笔记本、纠错本等做好整理和积累,并时常翻阅、随时复习。
6.独立、认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类作业,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7.做作业时要专心,不边玩边写,不边吃边写,书写时要想好再下笔。
8.写完作业必须认真仔细地检查,能检验答案并找出错误及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当作业本、练习本、试题等下发后,首先察看老师的批改,对老师指出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不放过一个错字或错题。
班主任老师只要把上述工作做到实处了,孩子就会越长越好。
只是,令老师们忧心忡忡的是:老师在学校费尽心思帮孩子养成好习惯时,家长却在家里纵容孩子的坏习惯,两相抵消,等于白做!老师的担忧不能说没有道理,我也曾遇到不少这样的家长。
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老师们还要指导并且劝解鼓励家长在家里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和生活习惯。
家长篇
●需要养成哪些良好的写作业习惯?
1.放学回家首先完成老师指定的家庭作业。写作业时要规定时间,要把孩子周围所有转移注意力的东西拿走。
2.写完作业可以喝杯水,吃点水果,时间允许出去玩一会,时间不充足也可以看会动画片,但要限时。
3.作业做完后,必须把各科作业分类整理好,再按语文、数学、英语顺序将作业收到书包里,然后将书包放在大门内侧柜台上。
4.吃完饭后休息30分钟,这个时间父母可以陪孩子聊天,可以一起做游戏,父母和孩子最好都不动用手机。休息时间结束,父母陪孩子看30分钟绘本,父母也可以给孩子朗读故事。
特别提醒:孩子写作业时,家长要陪伴,不是陪着,不是孩子写作业,家长看手机!
●需要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1.两个月换一次牙刷。
2.随身携带纸巾。
3.出门前认真检查包包里的物品。
4.锁门后再确认一次。
5.看书或电脑时,每一小时休息10分钟。
6.不要乱动别人的东西。
7.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8.吃完饭半小时后刷牙。
9.去同伴家玩,或者滞留学校时,要提前告知父母。
10.自己过生日那天,记得跟妈妈说声谢谢,为妈妈准备一件礼物,哪怕是一句简短的问候。
11.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和书桌,将其整理得井井有条。
12.睡觉不要蒙头,并且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小学生每天应保证9小时的睡眠时间。
13.早餐必须吃且要吃好吃饱。
14.要有自己的专用卫生用具,勤修指甲,勤洗澡。
中高年级习惯养成攻略
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让四年级的孩子和大学生一起完成相关的任务,实验结果,大学生和四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差不多,研究发现,四年级孩子习惯已基本养成。比如,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合理安排时间等习惯。
好多资料也显示,小学中高年级是孩子习惯养成的最后时期,也被称为分水岭阶段,这个阶段不以规范学生每一条细节为主,而是依据进入中高年级孩子的心理变化,培养更“高阶”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旦养成,以后想改变都比较难。
班主任篇
一、课堂习惯
●认真听课习惯
孩子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课堂学习效率低,势必影响成绩。而且中高年级的孩子处在大脑极其活跃,好奇心特别重、很容易分心走神的一个年纪,所以很容易在听课的时候开小差。
因此要教育孩子不要一心二用,在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养成上课听课更加积极主动的习惯。
●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低年级,为了便于孩子对学习有初步的认识,教授的多是识记性的内容。而到了高年级,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思考的能力。所以在上课的时候,不能仅仅以识记为要求,要让孩子抓住课堂里的重点、难点,深刻理解解题思路,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因为很多学科的考核都是对知识点的运用,只有彻底理解这些知识点,再去解题,才能巩固知识。因此学习和答题时,要教会孩子去分析这个题是在考哪个知识点,每个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异同点。孩子学会整合分析知识点了,自然就有了思路,以后遇到相同的问题才会顺畅。思考得多了,印象就会深刻,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做好课堂笔记的习惯
进入中高年级后,课堂上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大。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记笔记。笔记的内容主要要记:
1.所遇题目的类别
2.解题中遇到的问题
3.学习到的新方法
4.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一般这些内容要自己主动的记在一个本子或者是书的旁边,以备后来的复习和回顾使用。
特别是要同学们处理好听、思、记三者之间关系。记笔记要掌握好时机,记重点、记难点、记疑问、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记小结、记思考题等,从“学会”到“会学”。
●合作学习的习惯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内容、时机和时间,并注意问题的梯度和思维层次,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小组活动交流中,可以先让成绩稍差的学生先发言,再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发言,这样才可能做到全员参与。
通过合作,交流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起讨论文章,一起探讨习题,交流思路和想法,和同学多一些思想碰撞,会对学习非常有帮助。
●课堂高效练习的习惯
首先是要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正确理解题意,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解题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其次是要认真观察题型,明确所涉及的知识点;最后是要自觉检验,检查所做的题的内容。
●质疑提问的习惯
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在提问同时,也要集中精力认真听别人回答的问题,动脑分析别人的观点或思路是否正确,听别人表达的思想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自己准备随时进行质疑或补充,并找到科学合理的理由。
同样,要求同学们对于同一个问题,要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养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并且引导学生学会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表现进行正确的评价,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
二、课前预习习惯
对中年级学生来说,一般可在新课前一天揭示内容,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预习提纲提供给学生。指导预习的自学提纲,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预习中寻找答案和发现问题。这样既使学生懂得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了新课的学习重点,又使学生逐步掌握了预习的步骤和方法。
有了中年级的预习基础,对高年级的学生可进一步提高预习要求,离开预习提纲,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本进行独立预习。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新课的内容,然后找出新课的重点及不理解之处,并尝试解题,从而养成自学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要求孩子们在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问询,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的学习。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做不同的标记,如:重点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线,并在旁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和提高听课效率。
一般来说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预习方法(滑动框查看)
①问题提示预习法
教师利用预习提纲先布置预习任务,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这样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为了增强预习效果,教师预习提纲设计的问题不仅要有价值,而且要让学生的产生浓厚的预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②圈点批注摘录法
如果预习内容是关于教学概念、公式、定理时,教师首先要在预习提纲中提示学生在书上通过圈点批注的方式把重要问题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让学生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预习提纲上摘抄重点概念、定理等等,并简明扼要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再次,在提纲中对学生做题上的要求、步骤、方法上都给以细致的指导,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学案预习的有效性。
③自主质疑探究法
问题是学习的源泉,没有问题的学习就如一潭死水,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预习中学生难免会出现搞不懂的问题,我们可以培养学生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这样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请教家长或者同学,做到提前通;或者等第二天老师讲解时,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听课,听课就有针对性,听课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④动手尝试练习法
对于比较简单的学习内容,例如计算类课程,学生往往预习后提不出问题,觉得自己都会了,可是真正动手做题时,却是漏洞百出。在提纲中设计 “自我检测”栏目,预习时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学生可以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部分。
⑤体验操作预习法
学具操作在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时,如果只靠老师讲,学生很难把握,可是动手操作却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而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却是有限的,这时就可以利用提纲,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
通过剪、拼、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这样做,一方面熟悉了教材,另一方面提前准备好了上课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极大地节省了课堂时间,又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心中悟出始知深”。
三、课后反思总结
在每节课后,都要养成总结归纳和复习的好习惯。这也是中高年级学习习惯养成的重点,要严格要求学生学会对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对照着做作业来检查自己对这堂课的掌握情况,同时,遇到不懂的要及时向老师询问。
①一个章节或单元学完后,要自觉整理并系统复习所学知识。
②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梳理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书本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所学重点、难点、问题,经过提炼、浓缩吸收其精华,系统地归纳整理后,形成知识结构。
③与同学交流自己梳理及复习知识的情况,同时吸收其他同学的一些好的方法。
④在整理和复习时,要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主动想办法加以弥补。
四、良好作业习惯
作业要及时完成,书写要工整,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作业之前,要先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内容,归纳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补上上课没有学好的内容,再完成作业。
作业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作业。若遇到不懂的问题,可向他人请教。完成作业时要学会自觉检查,并对自己的练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合理地反思。作业本经老师批改下发后,要主动订正自己作业中的错误。
五、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中高年级在知识量和习题量上比低年级增加了很多。当作业本、练习本、试卷等发下之后,老师首先要求孩子们查看老师的批改,对老师指出的错误必须及时改正,不放过一个错字或错题。一本好的“错题集”就是自己知识漏洞的题典,所以老师平时要督促学生准备一个纠错本,定时对错误进行深入分析,杜绝“一错再错”的情况。
①准备纠错本,定期查阅
首先准备一个本子,遇到错题要记下来。当然记下来不是结果,而是要经常翻阅,别当成废纸放在一旁。除去正常的练习题以外,可以根据纠错本增加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