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课前导入的策略研究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小学英语教学课前导入的策略研究
时文婷
摘要:分析课前导入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介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前导入的基本原则。结合实例,从复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媒体导入法及视频导入法五个方面,提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前导入的设计策略。认为课前导入作为一堂课开始的重要环节,可以起到加强英语衔接、提高阅读兴趣、记忆英语词汇、营造阅读情境等辅助作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前导入
引言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如同一场聚会的开胃菜,也如同一首乐曲的前奏。高效的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对英语阅读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样地,科学的导入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在日常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会进行一些课前导入活动,但是对于课前导入所起作用的重视度不够。面对这种教学现状,结合英语学科的教学特点,围绕如何有效开展课前导入设计提出一些看法。
一、课前导入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面对一些小学生对阅读学习不感兴趣的问题,如何在一堂课开始时就牢牢抓住他们的心,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或者阅读教学的难度,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围绕阅读文本开展一些趣味性的引导活动,快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改变他们对英语阅读学习的态度,提高他们阅读学习的主动性,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另外,教师还可以围绕阅读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学习难点和重点知识进行提前预习,如新旧词汇的衔接、阅读情境的创设等。科学的课前导入可以为接下来的英语阅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小学生的后期英语阅读学习变得轻松。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前导入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新课标提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凸显小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一定的引导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为此,在小学英语阅读课前导入的设计中,同样需要遵从主体性原则。在导入策略的设计中,英语教师要密切关注不同年龄段小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的需求,围绕他们的需求进行启发和引导,以促进其展开各种实践活动,产生主动探索和寻求答案的欲望。
(二)趣味性原则
学习内驱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消除他们对英语阅读学习的偏见。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前导入设计中,教师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爱好、天性等因素,在课前导入的设计中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导入模式,让其爱上英语阅读学习。
(三)简洁性原则
虽然课前导入环节对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一堂英语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前导入环节,就会导致教学“头重脚轻”。简单、高效才是课堂导入设计的宗旨。因此,课前导入环节的设计需要遵从简洁性原则,在实际应用中避免出现教学时间过长的现象。
(四)目标性原则
课前导入设计在一堂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次课堂导入的实施都与整堂课的教学内容相辅相成。因此,课堂导入设计还需要遵循目标性原则,在设计环节与课堂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或者通过课前导入达到具体的教学层次。这些都是英语教师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否则就会出现“重心不明确”的教学问题,以至于影响学生最终的阅读学习效果。
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前导入的设计策略
(一)复习导入法,加强英语知识的衔接
已学知识点往往会出现在新的阅读文本中,新旧知识点的交替是阅读教学的常态。洞察到这一教学现状后,为了让小学生快速掌握和理解新的阅读文本内容,英语教师可以在讲解新知识前,通过课前导入的方式带领他们温习学过的内容,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过渡到新知识学习。这种课前导入的设计方式既能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又能激发他们学习新内容的求知欲(胡蓉蓉 2021)。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Unit 4 My 的教学中,教师先从Unit 3 My 的教学内容入手展开课前复习的导入环节。因为在Unit 3 My 的课文中出现过“He is ...” “She is ...”等基础句型,主要用来介绍某一个人,到了Unit 4 My ,虽然课文中出现了新句型“This is my ,and that is my .”,但是上一堂课学到的知识点依然可以应用到新课时的内容中,所以为了加强两堂课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教师在课前导入中先让学生使用“He is ...” “She is ...”句型展开介绍,然后传授新词汇,如 、、、 等,并让其使用“He is ...” “She is ...”句型介绍课本中某一张全家福。这种课前导入的设计方式既让学生学习了新词汇,又借助上一堂课中的关联句型引出介绍家庭成员的方式,对于其接受本堂课中的新句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歌曲导入法,提高英语阅读的兴趣
英语阅读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教学优势。同时,通过一些新元素的成功导入能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音乐是小学生普遍喜欢的艺术方式,尤其是一些简短、流行的英语歌曲,深得他们的喜爱。为此,在英语阅读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选择与阅读文本有关联的英语歌曲开展课前导入活动,通过英语歌曲优美的旋律、活跃的音调等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徐虹敏 2019)。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Unit 6 的内容围绕“颜色”展开,阅读文本中涉及各种常用的颜色词汇。为了避免让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接触很多表示颜色的英语词汇,产生混乱、迷惘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推荐他们聆听英语儿歌 Song。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活泼、可爱的动画影像,学生马上对所学阅读内容产生好奇心。这首英语歌曲的内容简单易懂,将各种颜色与生活中的物品关联在一起,更容易让小学生记忆和理解,如“You see them all (你可以在身边看到他们), is red on the stop sign(停车标志上有红色), on a tree(树上有绿色),Blue in the sky and sea(天空和大海中有蓝色)”等。歌曲中出现了将要学习的表示颜色的词,如red、、blue等。歌曲的内容与新课的内容紧密相连,学生不仅在课前导入的轻松氛围中通过音乐感知了新课的内容,而且在不由自主地哼唱中对新内容产生了一定的联想。
又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8 的阅读教学中,上课前,教师邀请学生一起欣赏英语版的生日快乐歌 to you!学生在日常的生日聚会中常听这首歌曲,且基本会唱,当音乐响起时,会跟着音乐一起打节拍。这种课前导入方式可以瞬间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游戏导入法,记忆英语阅读的词汇
游戏可以将书本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互动,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常见的游戏有“Look,say and ” “ says” “Hide and seek”“Do the ”等。词汇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阅读文本中的词汇含义和用法,才能读懂课文。因此,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新词汇展开有趣的游戏导入,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动力,同时利用游戏互动的方式强化他们的英语词汇记忆效果(吴昊 2018)。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1 Our 的阅读文本中出现的都是小学生目前接触的各种基础学科,如、、、、PE、等。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设计了如下游戏互动:首先,让学生熟悉本堂课学习的新词汇,带领他们阅读文本并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其次,邀请一名学生表现某一学科的教学特点,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等多种元素进行互动。游戏开始后,教师先提问一名学生:“What do you like?”该生可以走上讲台,也可以站在原地表演。以音乐学科为例,被问到的学生可以站起来模仿音乐教师弹钢琴的样子,也可以用唱的方式表演。其他学生通过观察他的语言、动作等,猜测对应的科目是。在其他英语阅读教学开始前,教师也可以借助游戏互动让学生猜测英语词汇,如在关于体育项目的一些词汇学习中,让学生模仿体育运动的动作,如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等,然后让其他学生猜play ,,等英语词汇。
由于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接触的都是一些常见的生活化词汇,采用模拟表演或者精彩游戏互动导入方式,可以活跃英语阅读气氛,使其在好玩的游戏中慢慢熟悉和掌握各种应用词汇的含义。
(四)媒体导入法,增强英语阅读的认知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普及,多媒体教学成为越来越多英语教师喜欢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多媒体中独有的画面、声音,以及具体、形象的展示效果,都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通过可视化的画面快速理解阅读文本。在进行长篇幅的英语阅读教学时,大量的阅读文本信息会让小学生感到一定的学习压力,为了降低他们的压力,增强其对英语阅读内容的认知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媒体导入的方式进行引导教学(吴燕 2017)。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5 time板块的文本分别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一个季节都搭配了一些该季节应有的特点及适合开展的活动。以春天为例,课文中这样描述:“In ,it is warm. We fly ,we go ,we love .”每一句话都对应了一个春天独有的场景。面对这样的阅读内容,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这样设计:呈现阅读文本中的每一个季节,然后结合阅读文本搭配对应的媒体画面,如“In ,it is warm.”;呈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冰雪融化”的画面;“We fly ,we go .”搭配“小学生与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去划船、放风筝”的画面。通过具体、形象的展示,小学生在阅读学习前已经从图画中基本明白了阅读文本的内容。这时,教师可以将画面定格,让学生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分别指出每一幅画对应的英语句子的意思。
通过媒体画面的引导,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倍增,可以在自己喜欢的形象化教学方式中走进新课的学习,提高对新课内容的理解,增强语言与画面的对应关系,提升语言感知能力。
(五)视频导入法,营造英语阅读的情境
情境导入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选取与之有关联的背景资料,并通过多媒体播放,让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感同身受,从而结合情境展开思索,开展更深入的阅读学习。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模拟各种真实的情境,营造浓厚的语言学习氛围,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张一凡 2016)。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7 How much?的内容情境发生在各种购物场合中,如超市、水果店、文具店等。在阅读教学开始前,教师借助多媒体营造生活中常见的购物情境,如 、、 Shop等,然后选择学生喜欢的某一个场景进行对话问答:
T:This is a . What do you like?
S:I like . I want a . I like .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纷纷给出各种想要的物品种类。)
这时,教师借机扮演售货员的角色,引出本堂课中的新句子“Can I help you?”,然后顺势提问学生:“如果你到某一个超市或者书店买东西,一般都会怎么询问?”从而引出常用句型:“How much is that ...?”在了解了本堂课中的两个主要句型后,在模拟购物环境的熏陶下,学生能快速进入阅读学习,并轻松掌握这两个基本句型的应用。
又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Unit 8 Our 的阅读教学导入设计中,为了契合本单元关于“梦想”的教学主题,让学生对本堂课谈论的内容有探索学习的欲望,教师设计如下导入环节: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各种职业的相关画面,以及不同职业的工作场景等。其次,提问:“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Why?”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回答。由于每个人都有梦想,学生发言比较积极、主动,如“I want to be a I can help many .” “I want to be a it can the of ’s .”等。有了真实情境的烘托,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参考视频画面中的情境联想自己的梦想,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学习,加深对新课内容的理解。
结语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导入方式,激发小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斗志,唤醒他们对阅读文本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围绕小学生的喜好及阅读内容的特点,创设更多新颖的导入方法,充分利用课前导入环节。
引用文献
胡蓉蓉. 2021.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课前导入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Z5):65-67.
吴昊. 2018. 初中英语教学课前导入策略研究 . 校园英语,(51):192.
吴燕. 2017. 小学英语教学课前导入的策略 . 校园英语,(7):100.
徐虹敏. 2019. 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浅谈小学英语课的导入 . 名师在线,(25):10-11.
张一凡. 2016. 精彩始于课前——例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活动的有效性 .山西教育(教学),(7):22-23.
(本文首次发表在《英语教师》2023年第10期)